08月22日电 郭伟峰:中国台湾网、中国评论新闻网、新浪网的网友们,各人好!接待来到高朋谈天室。本日(8月21日)我很侥幸可以或许与列位高朋一块儿,和网友们分享我们15年前经验过的一次乐成与喜悦。15年前,新华社记者范丽青和中新社记者郭伟峰,为“闽狮渔事件”事件入岛采访,拉开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换的序幕。为了眷念这个汗青性的事件,进一步促进两岸新闻交换,中国台湾网连系新浪网,中国评论新闻网,特邀事件的亲历者——本来新华社海内部副主编、记者,此刻是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的范丽青;本来《中国时报》的总编辑,此刻《中国时报》团体的常务董事、《时报周刊》董事长、中天电视董事黄肇松;本来《中国时报》副总编辑,此刻《中国时报》副总编辑兼编缉俞雨霖,来到谈天室与各人一块儿座谈。
1991年8月12日,因为台湾与福建的渔民产生了一次纠纷,范丽青和我到台湾去采访被扣押的福建渔民。在台湾,邀请我们和欢迎的是台湾一个著名的报纸,叫《中国时报》,其时是黄肇松、俞雨霖详细执行的。所以我们四位是两岸新闻交换,出格是双向交换第一步的配合迈进者。
应该说15年前我们互相之间是生疏的,可是15年后的本日我们亲如兄弟姐妹,15年前的点点滴滴我们此刻都是念兹在兹,所以在开场的时候,我想我们四位参加者照旧配合回想一下当年吧。因为两岸新闻双向交换的第一步是很艰巨的,个中最大的一个问题,就是互相之间是完全生疏的,甚至是互相猜忌的。所以在15年前,这一步走得很是不容易。
首先我请原新华社记者范丽青回想当年。
范丽青:我其时在出机场的时候曾经说了一句话,叫“这一步走得很是的艰巨”。功效台湾媒体第二天都大幅报道我的这句话。
其实,我以为其时两岸距离40多年,台湾一直到了1987年开放公众赴大陆探亲今后,才开始有一些公众跨入大陆;而大陆方面,在谁人时候根基上就没有人可以踏入台湾,除了少量的、有个体去探亲、奔丧的非凡环境以外。新闻原来是应该走在最前头的,其时各人对新闻交换也很是的向往,不管是台湾方面的媒体同行照旧我们这边的新闻从业者,各人都很等候什么时候能让两岸的记者可以自由地往来,自由地采访。
在1991年的时候,原先也组了团,当时台湾记者已经到大陆来采访过了,但是由于各种原因,谁人团一直就不能成行,谁人时候我跟郭伟峰就是团组的成员之一。当时候我们心里都以为特遗憾的时候。厥后,呈现了这么一个契机,这个契机也很偶尔。因为两岸渔民老在海上打鱼的时候产生渔事纠纷,又引起了大陆渔民为了索赔,到台湾渔船上去搬对象,功效台湾的渔政打点方面就赶来,把大陆渔民都抓走了,然后以“海盗罪”这么一个罪名来告状。然后渔民又以为他们很冤枉:我们基础就不是海盗,我们是因为渔网受了损失,我们要索赔!
在这个环境下,大陆方面就抉择派红十字会的曲折先生,其时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副秘书长,跟庄仲希先生两小我私家到台湾去看望渔民。同时申请我们有两个记者随行,因为这个工作,才促成了我跟郭伟峰两小我私家第一次到台湾去采访。
这赴台之路长短常曲折的,曲折副秘书长到了香港今后,台湾方面因为有一些工作没有谈清楚,又阻止了他,不让他赴台。最后酿成了我们记者两小我私家首先踏上台湾,所以其时很是的惊动。说实在的,一共我们在台湾待了10天,前7天根基上是我们两小我私家本身在岛内举办采访,给我印象很是很是的深刻。
我记得黄肇松先生,其时跟俞雨霖先生两小我私家到机舱口接我们,一出机舱口我们两个就被吓呆了:一两百个记者围在哪里堵着我们,路都走不动。或许有一两百米的样子走了40分钟,我们四小我私家被媒体的发话器、镜头啊什么的困绕的密密麻麻的,寸步难行,还要靠机场的警管方面的人员帮我们开道,每走一步没准儿哪个记者就被踩倒了。有一个记者的相机都摔坏了,我们都以为很是的于心不忍,很是的令人感应。其时黄肇松先生他们《中国时报》方面也做了很是多的事情。
郭伟峰:第一步确实很艰巨,短短的一二百米走了40分钟,台湾媒体为了抢镜头都在斗殴,一片杂乱。在杂乱之中我跟小范溘然看到了一位笑容可掬的,就是坐在我身边的黄肇松先生。肇松,我们叫他“肇公”,他的微笑给我们带来一股暖和。作为一个见证者,黄肇松先生来给各人先容一下其时的脸色和感觉。
黄肇松:主持人好,列位网友好,先忆苦思甜吧,他们两位也谈了一些。
Copyright 2020© 东莞市立迈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36922号-1
24小时服务电话:13336555866 邮箱:jimmy@limak.cn
公司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东兴路162号振兴大厦 网站地图